红外物理特性及其应用

【实验目的】

  1. 测量红外发射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输出特性。
  2. 测量红外发射二极管的角度特性。
  3. 测量红外接收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。

【实验原理】

1.发光二极管

​ 红外通信常常选用半导体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,本实验采用发光二极管。

​ 发光二极管是由P型和N型半导体构成的二极管。P型半导体中有许多空穴,几乎没有自由电子;N型半导体中有相当多的自由电子,几乎没有空穴。当两种半导体结合形成PN结时,N区的电子(带负电)向P区扩散,P区的空穴(带正电)向N区扩散,在PN结附近形成反向扩散电流,导致空间电荷区的出现。扩散运动使得扩散的方向的电荷减少,扩散运动逐渐停止。由于PN结形成后N区有少量空穴,P区有少量电子存在,因此形成了内电场(见图2)阻碍反向扩散电流继续流动。若在PN结加正向电压,即电池正极接P区,负极接N区,N区电子将流向P区。由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的复合使得PN结的空间电荷区减小,内电场减弱,空间电荷区减小到某个临界值时,内电场消失,使得P区和N区的电子与空穴相结合。当N区的电子(自由电子)到达P区与空穴复合时,释放出多余的能量,形成光子即红外光。上述过程即为光电发射。

​ 该光电发射现象是利用带电荷粒子的复合发光,在空间电荷区内,P区的空穴数目和N区的电子数目完全相同,因此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强度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。当PN结两端电压加反向电压时,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,光电发射停止。

​ 在使用发光二极管时,我们通过给PN结施加正向电压,使P区的空穴与N区的电子相结合,从而产生光子发射。当给PN结施加反向电压时,电子与空穴的分离使得光子发射停止。在本实验中,通过调整加在发光二极管上的电压,可以控制其发光强度。一般来说,随着正向电压的增加,发光强度也会增加,但也有一个临界值,当达到这个临界值后,继续增加电压可能会导致发光二极管的损坏。

​ 光电二极管的基本原理和发光二极管类似,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功能和应用。光电二极管主要用于检测光信号,而发光二极管主要用于发射光信号。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,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器件。

​ 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强度随发射方向而异,方向的特性图图5,图5的发射强度是以最大值为基准,当方向角度为零时,其发射强度定义为100%。当方向角度增大时,其放射强度相对减少,发射强度如此推求为方向角度一半时,其值即为峰值的一半,此角度称为方向半值角。此角度越小,即代表元件之指向性越显著。

​ 一般使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均附有透镜,使其指向性更为显著。图图5(a)的曲线就是附有透镜的情況,方向半值角大约在17°。另外每一种不同型号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其侧射角度亦有所不同,图5(b)所示之曲线为另一种型号之元件,方向半值角大约在50°。

2.光电二极管

​ 红外通信接收端由光电二极管完成光电转换。光电二极管是工作在无偏压或反向偏置状态下的PN结,反向偏压电场方向与分布电场方向一致,使结区变宽,无光照时只有很小的暗电流。当PN结受光照射时,电导子吸收光能后将能带内的束缚态成为自由电子,在结区产生电子—空穴对,在电场作用下,可向N区运动,空穴向P区运动,形成光电电流。

​ 红外通信前由PIN型光电二极管作光电转换。它与普通光电二极管的区别在于在P型和N型半导体之间设有一层没有参入掺质的本征半导体材料。称为I层,这样的结构使结区更宽,结电容更小,可以提高光电二极管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响应速度。

​ 光电二极管的输出主要是前反向光电流。无源可控硅的光控特性,它由内部的反向偏置场形成的反向光电流与PN结外加电压形成的反向电压方向相同的一定作用,这足以对反向电流提供偏区变宽,由电场增加。光生激活了的载流子将成为大部分载流子。当反向电流进一步增加,光生载流子将成为大部分载流子。光电流迅速上升时,光电流收敛了大部分光子率。在适当的反向偏置下,电极下,得到了与被动光电池电池上短路时的线性关系。

​ 图7是光电转换电路,光电二极管接在品体管基极,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间有固定的放大关系,基极电流与入射光功率成正比,则流过R的电流与R两端的电压也与光功率成正比。

【实验仪器】

​ 实验系统由红外发射装置、红外接收装置、测试平台(轨道)以及测试镜片组成。红外发射装置产生的各种信号,通过发射管发射出去。发出的信号通过空气传输或者经过测试镜片后,由接收管将信号传送到红外接收装置。测试镜架的“A”处,可以安装不同的材料,以研究这些材料的红外物理特性。

【实验内容与步骤】

1.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输出特性测量

​ 将红外发射器连接到发射装置的“发射管”接口,接收器连接到接收装置的“接收管”接口(在所有的实验进行中,都不取下发射管和接收管),通电。

​ 将红外发射器与接收器相对放置,连接“电压源输出”到发射模块“信号输入2”,将发射端设置为“电压源”模式,并将电压设置为5V,微调接收端受光方向,使显示值最大。将发射系统显示窗口设置为“发射电流”,接收系统显示窗口设置为“光功率计”。 ​ 调节电压源,改变发射管电流,记录发射电流与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功率(与发射光功率成正比)。将发射系统显示窗口切换倒“正向偏压”,记录与发射电流对应的发射管两端电压。

​ 改变发射电流,将数据记录于表2中。

注:仪器实际显示值可能无法精确的调节到表2中设定值,应按实际调节的发射电流数值为准

表1 发光二极管伏安特性与输出特性测量

正向偏压(V) 0 1.15 1.19 1.21 1.23 1.25 1.27 1.29 1.31 1.32
发射管电流(mA)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
光功率(mW) 0 2.85 6.88 10.55 13.12 13.34 13.46 13.51 13.52 13.52

2.光电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量

​ 连线方式同实验1。

​ 调节发射装置的电压源,使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功率分别如表3第1列所示。

​ 设置接收显示为“反向偏压”,调节接收模块的“反向偏压调节”旋钮使反向偏压至设定值(无法准确设置至表中所取的整数值,可取一相近值即可),切换显示状态至“光电流”,测量与反向偏置电压对应的光电流,记录于表3中。改变反向偏压,重复上述测量。

​ 在不同输入光功率时,重复上述测量。 ​ 表2 光电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量

反向偏置电压(V) 0 1.00 2.00 3.00 4.00 5.00
P=0 光电流(μA) 0.08 0.10 0.12 0.14 0.16 0.18
P=1.00mW 光电流(μA) 2.53 2.68 2.70 2.80 2.85 2.88
P=2.00mW 光电流(μA) 5.78 6.01 6.13 6.20 6.28 6.31

以表2数据,作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。 讨论所作曲线与图6所描述的规律是否符合。

3.发光管的角度特性测量

​ 将红外发射器与接收器相对放置,固定接收器。将发射系统显示窗口设置为“电压源”,将接收系统显示窗口设置为“光功率计”。连接“电压源输出”到发射模块“信号输入 2”,微调接收端受光方问,使显示值最大。增大电压源输出,使接收的光功率大于4mW。

​ 以最大接收光功率点为0°,记录此时的光功率,以顺时针方向(作为正角度方向)每隔3°(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角度间隔)记录一次光功率,填入表4中。再以逆时针方向(作为负角度方向)每隔2°记录一次光功率,填入表4中。 ​表3 红外发光二极管角度特性的测量

转动角度 -10° -8° -6° -4° -2° 10°
光功率(mW) 1.89 2.80 3.11 5.11 5.32 4.08 2.48 0.93 0.61 0.44 0.22

根据表4中的数据,以角度为横坐标,光强为纵坐标,作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光强和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,并得出方向半值角(光强超过最大光强60%以上的角度)。